产品展示

产品展示

特朗普赚大了欧盟拟取消对美关税印度、加拿大关税影响凸显!

来源:www.leyu.com    发布时间:2025-09-04 22:50:41

  特朗普这一次似乎真的赚大了。随着欧盟宣布拟取消对美关税,美国在贸易博弈中的筹码再次提升,而与此同时,印度与加拿大却因高额关税政策遭遇严重冲击。总的来看,美国的关税战略虽短期获利,但背后却潜藏巨大风险。

  事实上,欧美早已达成框架协议,但细节仍在不断打磨。近日欧盟公布的新提案中,明确说将取消对美国所有工业产品的关税,同时对坚果、乳制品、水果蔬菜(包括新鲜及加工品)、大豆油、种子、肉类以及水产品等农产品提供市场优惠待遇。此外,美国龙虾的免关税政策也将延长。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在原有协议基础上,欧盟逐步扩大了美国出口产品的优势通道。欧盟此举并非单纯示好,而是意在换取美国对欧盟汽车及零部件关税的降低。

  目前美国对欧盟汽车关税仍高达27.5%,远高于欧盟期望的15%。在欧盟释放让步信号后,美国也作出回应,承诺将汽车及零部件关税降至15%,并从9月1日起对软木、飞机及零部件等产品实行零关税或近零关税,对大多数欧盟商品的关税不会超过15%。这无疑让美欧关系迎来表面上的“互惠”。

  更令人关注的是,欧盟还承诺未来三年购买总额7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产品,包括液化天然气、原油及核能相关产业,同时将采购400亿美元的美国芯片,并在美投资高达6000亿美元。与当初不屑于英美协议相比,欧盟如今的态度可谓截然不同,如果当年英国与美国的协议拿来做模板,欧盟大概率会欣然接受。

  然而,这份协议在欧洲内部却并非一致看好。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就批评称,此提案对欧洲工业极不公平,因为在美国仍对欧洲机械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的情况下,欧盟却为美国产品开绿灯。这不仅可能打击欧洲工业核心,还缺乏对机械产品永久免税的保障。农业游说团体也颇为不满,认为欧盟的妥协让农业利益受损,汽车业却成了最大赢家。政治观察人士更是指出,在特朗普频频以制裁威胁欧盟背景下,此举可能让欧盟陷入被动循环,既失去贸易博弈的主动权,也削弱其在国际上的话语力。欧盟若不反制,就可能陷入“妥协后再被加码”的困境;若强硬回应,则可能让前期谈判成果彻底泡汤。

  与此同时,美国的关税政策对印度和加拿大的冲击慢慢的开始显现。印度方面,美国将其输美商品关税提高至50%,导致印度卢比在外汇市场大跌,一度跌至历史低点88.3125。尽管印度央行抛售美元试图干预,但力度不足,部分分析认为印度可能允许卢比适度贬值,以缓解出口商的压力。渣打银行预计,这将让印度GDP增速损失约1个百分点,尤其冲击到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中小企业。

  加拿大则在二季度经济表现上遭遇沉重打击,GDP按年率计算下跌1.6%,创疫情以来最严重降幅。出口同比锐减27%,企业投资骤降10.1%。加拿大央行表示,如果经济继续走弱,且通胀压力有限,9月可能进一步降息。虽然目前美国对加拿大商品的实际有效关税处于全球较低水平(5%—7%),但未来《美墨加协定》的重新谈判仍可能带来新的不确定性。

  从短期来看,美国高额关税为其财政带来了一定收入,但长期却难以维持。一方面,公司制作成本增加,出口量下降,贸易额整体萎缩;另一方面,美国国内的消费与通胀矛盾日益凸显。航运分析师McCown指出,美国7月入境集装箱量虽同比小幅增长3.2%,但这是企业提前抢进口的结果。美国零售联合会预计全年进口量下降5.6%,未来几个月的下跌幅度甚至有可能达到17.5%。

  而在美国国内,关税带动通胀已成事实。7月整体PCE物价指数同比上涨2.6%,核心PCE上涨2.9%,主要受服务成本提升推动。虽然能源和食品价格会降低,但关税正在推高整体物价。消费者支出虽有增长,但就业市场显露疲态,新增岗位明显低于去年同期。密歇根大学的消费者信心指数也跌至三个月低点,花了钱的人未来一年物价上涨的预期升至4.8%,购买大宗耐用品和汽车的意愿显著下降。

  由此可见,美国关税政策是一把“双刃剑”。它短期可能让特朗普在政治上“赚足面子”,但从长远来看,却会推高本国通胀、打击消费和就业,同时损害国际贸易秩序与美国自身的信誉。在国际舞台上,美国的这种强硬手法不仅加剧与盟友的裂痕,也迫使更多国家寻找替代方案。最终,这场看似稳赚的贸易战,很可能演变为美国自己难以承受的重负。

CONTACT US

联系我们
欢迎关注www.leyu.com微信公众平台
Top